前言
作为一名技术人,要对产品的市场动态时刻保持敏感,了解产品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才能有的放矢;不懂产品的程序员不是好程序员,我去过的公司,大部分也是程序员主导产品的研发流程,一部分人要承担项目前期的需求挖掘、客户拜访、可行性调研、产品文档编写、技术支持、产品运营等工作,可见市场敏感度和观念意识对技术人来说很重要
增量市场
定义
市场存在大量的需求,产品的潜力未有被充分挖掘,各种因素如政治、经济、疫情等导致需求的爆发,各方有百花齐放的趋势,巨头还没有出现,人称蓝海
特点
- 产品还没有充分被定义,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
- 需求量比较大,有引领时代潮流的趋势,堪称风口
- 时效性,产品也有它的生命周期,不会永远保持旺盛的产品力
- 与地缘政治、经济因素、社会文化、信息差密切相关
识别
- 激光雷达:2022年激光雷达是增量市场,但2024年不是
- 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:如光刻机、CVD、PVD、Etch设备等
- 无人农业:自动化柠条机、插秧机、收获机、播种机
- 机器人:医护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等
- 医疗设备:核磁共振设备、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呼吸机、检测试纸等
- 与养老相关:保健品、福利院、床护用品、老年人食堂等设施
- AI类似物:ChatGPT、DeepSeek
存量市场
定义
产品已经被定义、被市场接纳,行业的巨头有形成垄断的趋势,价格已经被打下来,利润空间很少了,称为红海,一般不建议加入存量市场
特点
- 需求已经明确,供应链稳定
- 行业垄断,头部竞争者占据优势地位(资本、技术、市场、人才)
- 利润空间不大
- 通常伴随着经济下行
识别
-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是存量市场,价格战越演越烈,特斯拉、比亚迪等巨头体量优势特别明显,新势力则是赔本赚吆喝
- 公民教育,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,受教育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旺盛,教育市场已趋于饱和
- 光伏产品,相比中欧的反垄断调查已经说明了这个市场有多饱和(内卷)了
- 家电、服装、家居线下零售,电商模式、直营模式、带货模式对这些行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
刚需市场
定义
刚需,指的就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,比如衣食住行,这些是维持人的日常生活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;刚需市场也与此相关,比如:医疗需求(生病吃药)、吃饭需求(逛菜市场、超市)、交通需求(上下班通勤、出门办事)、睡觉(床护用品)等
特点
- 跟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理需求有关,人必须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
- 产品形式比较固定而明确、销量相对稳定可靠,集中于吃喝拉撒睡、衣食住行、看病就医、家居生活等领域
- 市场可能会由国企垄断,如通信、电力、石油、快递、银行等,容易出现巨头,因此普通人机会偏少
识别
- 大型国企: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工商银行、中石油、国家电网、中国邮政等
- 零售和超市:钱大妈、肉联邦、沃尔玛、百果园、京东超市
- 肉菜市场:农村的大大小小的菜市场,君不见菜市场每到约定的日子就热闹非凡
总结
一个产品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受欢迎的,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:新生、发展、强盛、衰退、凋亡,就像自然界的生命一样
选择更重要,技术人不需要永远执着于一个不合时宜的产品,向阳而生比力挽狂更重要
市场是变化的、敏感的、发展的,如果希望一个稳定的职业生涯,不妨选择刚需市场,比如当一名医生或者垄断性事业单位的雇员